2012届高考作文导写和例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这两句诗,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人生或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富于哲理。
  对此,你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吗?你有新的感受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仔细审读材料,认真揣摩其内涵,可以知道“山重水复”比喻逆境和磨难,“柳暗花明”比喻光明的前景。因而,本作文试题的最佳命意为:逆境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无论道路多么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进取,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迎来光明、成功和辉煌。
“柳暗花明”的召唤
张 瑜
  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荆棘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题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句。吟诵着这富有哲理的诗句,你的心头会荡起清爽的夏风,将丝丝阴云一一驱散,即使遭遇逆境、磨难,也将永远坚强而乐观。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水回环,脚步回环。人生在世,大凡谁都会遭逢逆境,但山重水复的迷失,动摇不了开拓者坚定的信念。我们相信,“移步换形”之后,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观。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考验,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赋予人类睿智豁达的人生召唤。
  人在旅途,“柳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温馨。罗映珍,一个普通警察的妻子,当得知她的丈夫与歹徒搏斗负重伤而住进医院时,当医生告诉她,她的丈夫将不可能从昏迷中醒来而成为植物人时,她简直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人生绝境了。然而,罗映珍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垮掉,她的耳畔响起了“柳暗花明”的人生召唤,她以爱心、忍耐和温柔,呵护体贴丈夫,终于使丈夫奇迹般地醒来。这是大爱真情的奇迹,更是“柳暗花明”人生召唤的奇迹。
  “柳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顽强的意志和力量。回首2008年,当地动山摇之时,当房倒屋塌之际,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的四川人民在流血、在哭泣,但四川人民并没有悲观丧气,没有慨叹“天将亡我也”,“柳暗花明”的哲理召唤,使他们在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下,奋力拼搏,抗震救灾。于是,四川人民的脸上又写满了阳光,四川大地又写满了世人瞩目的“万象更新”。
  “柳暗花明”的召唤会带给人们成材成功的累累硕果。史铁生--当代杰出的文学家,曾遭遇双腿残疾的人生厄运,但母亲的安慰,地坛的启示,“柳暗花明”的哲理召唤,终于使他走出“山重水复”的迷惘,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贝多芬--天才的音乐家,曾双耳失聪,但“柳暗花明”的召唤,吹干了他眼角的泪痕,吹醒了他奋斗勃发的信念,使贝多芬的人生之树结出了《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硕果,而光耀千秋。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你的金色考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睿智的人生召唤。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铭记,这是最宝贵的人生召唤!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审题准确,立意恰当,主旨观点鲜明而深刻。尤其是文中“‘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你的金色考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睿智的人生召唤”这段话观点新颖别致,文采浓郁,真可谓点睛之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话题作文试题。考生写作此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认真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话题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
沙洲的芦苇
叶晓菲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初春的芦苇--苇芽尖尖,光泽莹莹,贮满了生命的淡泊和淳朴。春日伊始,乍暖还寒时候,沙洲的芦苇已悄悄地伸展开它的根须,汲取着泥土中些许的营养,生机萌动,破冰拔节,茁壮生长。虽然它清醒地知道,这里没有温室,没有肥料,没有农人勤恳的呵护,没有梨园歌手柔情万种的歌咏和赞叹,但它们只要有湛湛的蓝天,朵朵的白云,便觉知足,便觉愉悦而惬意。有了这些,它们就可以在第一缕阳光溜进眼眸的时候,开始平凡而诗意的生活,演绎朴素而淡泊的生命乐章。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秋日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披霜的芦苇最可诠释不屈的坚韧和刚强。秋风瑟瑟,百花凋零,而芦花却开得圣洁而潇洒;严霜袭来,百草枯萎,而沙洲的芦苇却仍然凛然挺立,不屈不挠。君可知,在历史的时空中,沙洲的芦苇曾被三国争雄的烽火烧得满目疮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沙洲的芦苇又是葱葱绿绿,风采无限;君可知,在汗青的记忆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为燕国铲除暴秦踏上了千古不归路,而沙洲上的芦苇则伴着萧瑟秋风,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沙沙作响,为荆轲壮行;君可知,在抗战的史册中,日寇的铁蹄曾肆意地践踏北国白洋淀沙洲的芦苇,然而一片芦苇倒下了,千千万万丛芦苇顽强地聚在一起,霹雳一闪,无边的火海把日寇的残暴和淫威烧成了灰烬。
  我爱芦苇,我爱春夏之际沙洲上的芦苇--苇叶飘举,苇秆婷婷。此时此刻,沙洲的芦苇最能给人“和睦和谐,与人为善”的微妙启迪。你看,河流涨了,湖泊满了,一片片沙洲次第隐没,芦苇便怡然自得地融进河湖港汊的大家庭。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
  举目芸芸众生,放眼山山水水,我要说,我爱芦苇,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这一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沙洲之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教我心境淡泊,教我朴质刚强,教我与人为善,教我每天笑迎那一轮温馨的朝阳……
  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描写极富文采,字里行间激情洋溢。作者借沙洲芦苇,体悟出“淡泊淳朴”“坚韧刚强”“和谐处世”的人生哲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这段行文,颇有诗情画意,艺术而形象地体现了主旨情感,令人频频击节称叹。



  • 云梦一中校园新貌
  • 云梦一中明德楼天鹅台
  • 新大门
  • 教学楼
  • 校友石
注:本文出自梦远文学网络 魏汉卿供稿,Copyright © 2010-2025 MYWXS. 梦远文学社 版权所有。如有错误信息、侵权行为及其他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806811263 微信:-mywxs,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最新评论


薄荷梦境: 看到了2025年的新作品了,啥时候又开始办梦远了,不是停刊了好多年吗? 查看原文 03月20日 12:56
珍珍: 老魏不老,老魏恰似苍松,岁月未曾压弯他的脊梁,青春的活力依旧在他的血脉中奔涌;贝却如那春日繁花,不慎被命运的顽石绊住,青春的舞步在此处乱了节拍 。 查看原文 03月11日 20:51
小梦: 行文逻辑清晰,开篇点题,随后层层递进,结尾升华主题,一气呵成。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沉浸其中,产生强烈共鸣,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的佳作 。 查看原文 03月09日 11:16
残荷听雨: 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在平实的文字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潺潺溪流般滋润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回归内心,思索成长的真谛,是一首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美感的佳作。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10
桃梦: 语言流畅优美,情感真挚,如潺潺溪流滋润读者心田,激励人们在逐梦路上坚定前行,给人以鼓舞与力量 !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04

我要评论



最新加入

手机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