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小草长大的声音”


有篇散文中一个细节令人难忘:草地上,有个小孩子突然俯下身子,把耳朵紧贴在雨后潮湿的地上。家长大声呵斥:你在干什么!赶快起来,别弄湿了衣服。小孩满脸快乐地说:“我在听小草长大的声音!”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问题是,我们还能不能从自然美中感受到快乐?儿童是纯真的,没有功利之累,一片草地就足以吸引他停下脚步,从“小草长大的声音”中就能找到快乐。但在物质的诱惑下,人们总是脚步匆匆,对自然美往往已浑然不觉,当然也想不到听听“小草长大的声音”。

其实,“小草长大的声音”不是用耳朵能听到的,得用“心”来感知。此乃无声之声,是超越功利收获的快乐心态。这也启示我们,快乐更多是种态度而非某种状态,状态是外在客观形态,而态度是内在主观感受。如同面对半杯水,有人因“只剩半杯”而郁郁寡欢,有人因“还有半杯”而充满希望。只要愿意,我们都能因改变态度而感知“小草长大的声音”,收获更多快乐和幸福。

某地曾调查1300多位市民,发现青少年和老人对“自己生活幸福”认可度最高。中年人工作勤奋,事业有成,幸福感却相对最低。或许,这是因为他们更焦虑子女教育、焦虑买房换房、焦虑升职升迁。个人欲望往往大于实现可能性,若是始终把某种状态视为快乐,生活将永远是疲于奔命。解放心灵,学会倾听“小草长大的声音”,快乐和幸福将俯拾皆是。

当年,有记者曾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崔琦:您是否觉得很累?他回答:“我每天进实验室的时候,就像去迪斯尼那样充满了兴奋。”牛顿晚年曾对侄儿讲:“我只像海滩边玩耍的男孩,偶然间发现了一粒比较圆的石头,或一粒比较漂亮的贝壳,就觉得很愉快。”科研是“壮丽探险”,万分艰辛,但超越功利,勤劳和快乐完全能相得益彰。学会听“小草长大的声音”,也才能实现“宁静致远”。

小农经济时代物质短缺,人们往往重物质享乐,轻精神享乐。就连诸多文化人,也是更重口腹之乐。比如写读书之乐,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说来说去,不过“金钱食色”,把快乐等同于某种状态。此种传统,还在不少小环境中延绵,以致“玩乐风”成了顽症,享乐主义泛滥,造成了巨大浪费,腐蚀了官员,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老子有过三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老子如此问,不是要人们绝对拒绝功名物质,而是想提醒人们,“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欲望过分膨胀,贪图物质享乐,不仅会失去快乐,甚至会犯错误。现实中,这种人和事已不知有多少。比如某官员因升官无望转而以权敛财,事发后万般悔恨,才真正悟出,一生享有“好名誉”才是真快乐和真幸福。

有感于不少人因成年而变得世故,作家冰心曾呼唤:孩子救救我!即返回孩子状态——拒绝世故、拒绝心机、拒绝名利诱惑。视快乐为态度,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就能保持“赤子之心”。人人都有美丽的心灵,中华大地何缺快乐与美丽?

  • 云梦一中校园新貌
  • 云梦一中明德楼天鹅台
  • 新大门
  • 教学楼
  • 校友石
注:本文出自梦远文学未知 admin,Copyright © 2010-2025 MYWXS. 梦远文学社 版权所有。如有错误信息、侵权行为及其他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806811263 微信:-mywxs,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最新评论


薄荷梦境: 看到了2025年的新作品了,啥时候又开始办梦远了,不是停刊了好多年吗? 查看原文 03月20日 12:56
珍珍: 老魏不老,老魏恰似苍松,岁月未曾压弯他的脊梁,青春的活力依旧在他的血脉中奔涌;贝却如那春日繁花,不慎被命运的顽石绊住,青春的舞步在此处乱了节拍 。 查看原文 03月11日 20:51
小梦: 行文逻辑清晰,开篇点题,随后层层递进,结尾升华主题,一气呵成。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沉浸其中,产生强烈共鸣,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的佳作 。 查看原文 03月09日 11:16
残荷听雨: 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在平实的文字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潺潺溪流般滋润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回归内心,思索成长的真谛,是一首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美感的佳作。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10
桃梦: 语言流畅优美,情感真挚,如潺潺溪流滋润读者心田,激励人们在逐梦路上坚定前行,给人以鼓舞与力量 !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04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