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于路
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鲁迅则在其《华盖集·北京通信》中说:“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狭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鲁迅先生的这一段文字,其睿智与深奥的哲理性显露字间。其实,人生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的坎坷挫折,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看准了的路就照直走下去,即使在这条道上孤独地死去,这份哀伤也是美丽的。
是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二、关于痛苦(之一)
“生命只是痛苦而已。”尼采如是说。“人生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形态繁多的痛苦。”叔本华如是说。
诚然,人生有着诸多的荒诞、虚伪、悲剧与不幸,但是,使我们痛苦与幸福的源泉,并非客观存在的事情本身是幸还是不幸,而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些突然降临的事情,以及我们对这些事情的承受能力。
或者可以这样说:没有痛苦,便没有人生。甚至还可以说:痛苦是天才灵感的源泉。试想,假如在生活中都是平平坦坦,一切能遂心所愿,莎士比亚、歌德的诗剧何由产生?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曲何以创世?柏拉图还会有哲学思想、康德还会有纯粹理性的批判吗?
正是因为一生的痛苦,造就了唯一的尼采和叔本华。
三、关于痛苦(之二)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痛苦就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面对痛苦,罗兰的这种豁达胸襟委实令人叹服。
是的,痛苦是坏事,它让你的心灵没有依托;痛苦也是好事,它让你痛定思痛,开拓一个新的人生,达到一个新的生命层次。
“福兮祸之所福,祸兮福之所倚。”若我们都有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泰然,那么所有的不幸与痛苦都将是一种经历,所有的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只是一瞬即逝的感觉。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尼采的一句话,足以使我们在身心遭受痛苦的时候,坦然面对,泰然处之。
四、关于幸福
关于幸福,亚里斯多德认为:幸福存在于闲暇中,得以自由运用任何种类的力量便是幸福。
因此,聪明之士若想获得幸福,首要努力争取的莫过于免于悲伤和苦恼的自由,来求得一生的安静和闲暇,以过上从容、平静和安然的生活。而人要获得闲暇与自由,必须不受世俗喜好与外在世界的束缚,随时精心养性,这样人就不致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或是为了博取同类的喜好和欢呼,而牺牲自己来迎合世俗低下的欲望和趣味。
所以,幸福与虚荣无关。评判一个人是幸福快乐还是悲伤痛苦,并不在于他长命百岁或腰缠万贯,而在于他是否有着丰富的内涵。世上活得快乐潇洒的人,无疑地,是指那些具备天赋才情,有着丰富内涵的人。这种人的生活,虽然不一定是光辉灿烂的生活,但却是最幸福最令人羡慕的生活。
还是听听歌德的至理名言吧:“若人生具备某些可以为他使用的才华,他最大的幸福便在于使用这些才华。”
五、关于欲望(之一)
海涅如此认为:人类最悲哀的错误,是愚蠢得不愿一顾自然赋予之礼物的价值,反而认为,不可能到手的财富才是贵重的。
或许人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便越是觉得它的可贵,因而也就越想得到它,然而一旦得到了心仪已久的东西,又不能好好地去珍惜它。其实,梦想的东西并不因为我们得不到或得到而失去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得不到是一种悲哀,得到了不好好珍惜更是一种悲哀。得不到是因为我们曾经得到了没有珍惜,得到了不好好珍惜就会导致再一次的得不到,人类的欲望从此只在这两者之间不断的重复着。
还是萧伯纳一语道破天机: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六、关于欲望(之二)
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中有一句话:“生活只不过是为了不断满足欲望,灵魂只不过是维持爱情圣火的守灶女神。”赫胥黎老人也说,“人就是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不能满足,这个世界就会从外部毁灭,如果满足,这个世界就会从内部毁灭。”
其实,人类的欲望乃与生俱来,在这个到处拥挤着不尽如人意的繁杂世界里,我们常常心以身囚,被食色和沉浮所累。人类自然的欲念是我们达到自身自由的一种工具,它们使我们能够达到保持生存的原始目的,但这种自然的欲念是有限的。当这种欲念超越了人类基本的道德规范后,我们便会失去自己生命本性中最初的理想、自由和情感,只剩下千差万别的外在躯体,而无以找到自己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归宿。
人啊,摆脱你身上欲望的枷锁吧,从而获得心灵的彻底解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