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假期,这段充满温馨的时光,不仅是一段休息的日子,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传统传统文化的机会。
贴春贴联是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今年我不仅贴了春联,还尝试写了春联。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我学着用毛笔。从最初的歪歪扭扭到后来的渐入佳境,我体会到了书法的魅力——它不仅是文字艺术,更是心灵的修炼,让人在书写中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红彤彤的对联上,一笔一划间显露出的不仅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更是传统习俗的代代传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年以前,我们的古人就热衷于用鞭炮声辞旧迎新。春节这几天,鞭炮声时有时无,此起彼伏。有时突然地响起一阵鞭炮声,着实有些恼人。不过,放鞭炮就该这样。声音越大越刺耳,人们心里才越过瘾,仿佛是要把旧的一年中所有的不痛快都发泄出来。放鞭炮,虽不需要手舞足蹈,却也是一种刻在我们民族基因的狂欢。
包饺子就更有意思。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爸妈不聊我的学习,我也不刷视频,不玩游戏。火炉上,烤着酥脆的瓜子和温热的砂糖橘。围坐在火炉边,我们暗自比较谁包的饺子最可爱。爸爸的手最大,手茧也多,但是他包的饺子却最精致、饱满,像年画上抱着鲤鱼哈哈大笑的胖娃娃。妈妈打趣说,以后包饺子的活都留给爸爸。一家人一起包饺子,这不就是我们民族代代追求的阖家团圆嘛!
我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舞狮表演。穿上五彩斑斓的表演服,手持龇牙咧嘴的狮子头,伴着锣鼓声的节奏,我们在大街小巷里穿梭。每一次翻滚,每一次跳跃,都让我更加深到地理解了舞狮背后所蕴含的力量与勇气。
在这个春节里,我还观看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和电视节目,如《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等。这些作品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去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们的仪式感或许没那么强,但是恰恰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情,蕴含着我们记忆最深处的年味。
(指导老师:蔡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