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系型是被公认的一种较好的作文命题形式。它不像命题作文标题一般有词语式、短语式和句子式,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组成,概念与概念之间、都呈现出外在的并列结构形式,但却可能蕴涵着多向度、多层次的内在联系。这种关系型题目思维量大,富有思辨性,增强了作文的限制性。关系型作文题能较好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考查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看,命题者十分青睐关系型作文题。如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浙江《人文素养与发展》、天津《材与非材》、辽宁《自豪和平凡》、重庆《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2005年全国题《位置与价值》《忘记与铭记》等,2006年重庆题《走与停》等。
关系型作文题的审题要运用辨明关系法审视,从逻辑关系上审定题旨。因此辨清并抓住概念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多层面的解剖题意,就成了:立意构思、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了。
关系型作文题的审题,首先要准确把握作文题面含义,其二要善于把握标题中各词语之间的内在,关系.三是要深入挖掘作文的深层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
一、关系型作文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对立统一关系。即指构成作文题的要素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或者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互相转化的。对任何一方都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这种题目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也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面。
如:“自由与纪律”,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两者对立统一。或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再如“难与易”“美与丑”“优势与弱势”等,最关键的—点就是要抓住它们在——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作出辩证的阐述或表现。
2.相依关系。又可称做兼容关系、并存关系.两个概念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离。例如2001年全国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面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两者应该兼容并存,可以侧重写“相信自己”,也可侧重写“听取意见”,但都必须兼及另一方面。即使别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有从反面借鉴的价值,调整和提高自我。总之,立论不能绝对,要辩证思维。再如“谦虚与表现”。可以解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成人与成才”可以理解为“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或“要成人,更要成才”。
3.条件关系。两个概念,—个是条件。一“个是结果,构成条件关系。2004年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人文素养”是条件,“发展”是结果,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在话题前的引子中就有交代:“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个人乃至社会、国家和民族才能得到长期的发展。再如“吸收与创造”,题意应该是:要创造就必须广博吸收,而吸收也应以创造为目的,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4.交叉关系。两个概念,部分互相重叠。即甲的部分就是乙,乙的部分就是甲;反之,甲的部分并非乙,乙的部分并非甲。如“高分与高材”,可以这样理解:高分可能是高材,高材也可能是高分;高分未必是高材,高材亦未必是高分—一再深入一步钻探: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培养高材。由此看来,交叉关系的话题比之其它关系的话题,应该说有更复杂更深刻的思辩性。
5.因果关系。两个概念,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而这种关系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所谓双向,即互为因果。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是“兼听”的结果:“暗”是因为“偏听”导致的。
6层进关系。两个概念存在着先后、难易的关系,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如“创业与守业”,“创业”和“守业”都是大业,但在今天“守业”是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它要比“创业”意义更深远。
7.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为是非关系,一对一错,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如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随着关系型作文命题形式的成熟与发展,可能还会出现其他关系,只有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楚构成题目的词或词组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辨明了,审题的任务才能基本上就完成。
审题例举:1.题目:进与退
提示浯: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碰到如何处理“进”与“退”的问题。该如何处理“进”与“退”的关系呢?请以“进与退”为题写一篇文章。
关系类型:辩证地处理(对立统一型)
题旨要点:以进纠退,以退为进。
审题明确:辩证地处理“进”和“退”的关系。适合论述人对于事件、处境、情理、法德、名利等方面的方式方法问题。
2.题目:输血·造血
关系类型;取舍选择型。
题旨要点:判断优劣高下,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审题明确:“输血”是外来因素的作用,能解燃眉之急,但治标不治本;“造血”是内部因素的作用,从长计议,重在治本,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可以针对社会或者个人工作、学习、处世等方面待解决问题来谈。
3.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关系类型:三个概念并列共存,隐含因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题旨要点:揭示三者的有机联系,正确处理,便之形成良性循环,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审题明确:“森林”是核心,森林由树木组成;树木形成森林以后,就会影响气候;气候改变了,又产生了反馈效应,保护了森林,促成了树木的成长。再由此联想(采用比喻义),联系社会实际,挖掘出它的隐含信息,如:个人、集体、社会。优秀的个人,组成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就是文明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生活在文明的社会中,既有享受社会的文明成果的权利,又必须有为社会作奉献的义务。
4.题目:青春·知识·未来
关系类型:条件关系。前两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前提条件。
题旨要点:只有用理想和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有燃烧发光的壮丽青春。
审题明确,首先着眼于总体,创造美好“未来”决定于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把握青春时光,通过学习、实践,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
二、关系型作文题构思注意点。
1.对关系型作文题的词或词组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必须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更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
2.关系类型有多种,无论何种关系都有一个隐含的交汇点(或称焦点)。把这,隐含的交汇点找准了,文章就深刻。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对其关系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平面上,不能两者简单相加,丽要立体分析,抓有机联系。只有认真把握二者关系,文章才能有思辨性,议论才能克服片面性、绝对化,才能站稳脚跟,无懈可击。
3.关系型命题作文是多角度、高度开放的。但面面俱到,多中心,反而导致无中心,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若面面俱到,能说透吗?考生只有选择自己最熟悉角度写,才能大获全胜。
1.分析下列作文题目的关系类型。
《得与失》《压力与动力》《压力与潜力》《荣与辱》《红灯与绿灯》《发光与沾光》《自卑、自负、自强》《自责、自励、自强》《小溪、大河、大海》《护短、避短、补短》《河、船、桥》
2.简要分析下列关系类型作文题各词语间的关系。
《平凡与伟大》《向前看与向钱看》《名师与高徒》《成功与失败》《自信、自满、自负》
(审题导引)平凡与伟大:对立统一关系;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向前看与向钱看:是非取舍关系;则要理解为“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名师与高徒:并非绝对关系;“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高徒未必出自名师”。成功与失败:对立统一关系;成功源于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换来成功,两者对立统一。自信、自满、自负:是非取舍关系;我们也只能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三、高考真题示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提示]话题体现较强的思辨性。“面对各种说法,我是相信别人的话呢,还是相信自己呢?”话题是在告诉我们,“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的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征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时一定要从“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注意,立论时不能太绝对,要辩证思维。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面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可写成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