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与城市的文化


    2011年2月28日傍晚,随着最后一班载客的过江索道到达终点站,29岁零两个月的嘉陵江索道,终于和山城重庆告别。

    索道运营的最后一天,1.2万人带着对嘉陵江索道的记忆、怀念、体验等各种心情,来到索道运营处,买上一张票,从此岸驶向彼岸,以这种方式和这位老朋友说再见。坐索道的乘客,多数都是带着对索道的特殊感情来的。在嘉陵江索道站台的一面墙上,很多乘客用贴纸写上了自己对索道的怀念,然后一张一张地贴上墙。其中一名市民表示:“生在江边,长在江边的人,怎么能对索道没有感情呢?”还有市民建议,修建交通历史博物馆,把告别城市舞台的电车、缆车、车渡等都纳入其中,供大家追寻山城的回忆。

    【运用指南】

    酒绿灯红,车水马龙——城市,注定与繁华共生。然而,当北京的古城墙转眼成灰,当重庆的索道成为山城人的记忆,是否会有人呐喊:繁华,成了城市与文化了断的利刃!此素材适用于“拆迁”“文化记忆”“敬畏文化”“尊重与责任”“良知”“传承”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阐述与“文化与责任”“传承”等相关的话题。抚过兵马俑,才能感知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走过四合院,才会理解北京的味道;划过西塘,才能体会东方明珠由内而外的魅力。一个真正的城市,有其特有的标志,而这些标志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完全有理由,有义务去传播与传承!

    【角度二】城市文化被毁的背后是利欲熏心。许许多多的人走进圆明园的废墟时都悲愤不已,看到敦煌古籍的灰烬时都扼腕叹息。可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那些还能挽回的古迹被碾碎在挖土机下时,却无动于衷?相反,贪婪的人却将这些文化通通变成了肮脏的金钱。所谓的开发,不过是将城市最具意义的建筑变为摩天大楼,然后以世俗的眼光对其大肆吹捧;所谓的资源利用,不过是将一群群古迹变成废墟,然后装潢为城市的“象征”。

    【角度三】阐述与“良知”“责任”等相关的话题。真正的良知,真正的责任,应该像朱丽娅•希尔一样,为了保护一棵红杉树免遭厄运,在树上生活了738天;应该像青岛政府一样,将老舍故居修复并成立专题博物馆;更应该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的一样,去发掘自己城市的文化底蕴,并且加以保护。我们需要民族文化,我们需要自己的记号,宁做最独特的玉石,不做满天繁星中的一颗。

    【角度四】拆迁不应是城市的悲歌。我们相信经典在人们心中永远不会拆迁,那是一座丰碑,丰碑是不倒的!面对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舒乙先生说,如果绝大部分的胡同和四合院都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还能找到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多年建都史吗?是啊,当一座城市的根被活生生地拔掉,这样的城市还具有生命吗?充其量只是一座繁华的躯壳!

    一曲悲歌,在古迹的灰烬中唱出,在空虚的城市回响,一个“拆”字,拆下了几代人的回忆,丢弃了几千年传承的责任,我们的良知应该苏醒,在感叹痛心后,更应用行动,带着满满的责任,肩并肩站成一座围墙,守住那些过去的记忆。

  • 云梦一中校园新貌
  • 云梦一中明德楼天鹅台
  • 新大门
  • 教学楼
  • 校友石
注:本文出自梦远文学互联网 未知,Copyright © 2010-2025 MYWXS. 梦远文学社 版权所有。如有错误信息、侵权行为及其他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806811263 微信:-mywxs,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最新评论


薄荷梦境: 看到了2025年的新作品了,啥时候又开始办梦远了,不是停刊了好多年吗? 查看原文 03月20日 12:56
珍珍: 老魏不老,老魏恰似苍松,岁月未曾压弯他的脊梁,青春的活力依旧在他的血脉中奔涌;贝却如那春日繁花,不慎被命运的顽石绊住,青春的舞步在此处乱了节拍 。 查看原文 03月11日 20:51
小梦: 行文逻辑清晰,开篇点题,随后层层递进,结尾升华主题,一气呵成。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沉浸其中,产生强烈共鸣,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的佳作 。 查看原文 03月09日 11:16
残荷听雨: 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在平实的文字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潺潺溪流般滋润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回归内心,思索成长的真谛,是一首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美感的佳作。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10
桃梦: 语言流畅优美,情感真挚,如潺潺溪流滋润读者心田,激励人们在逐梦路上坚定前行,给人以鼓舞与力量 !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04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