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只追前一名(《梦远》第13期刊首语)


    春节期间,闲来无事,偶而翻阅一本杂志,其中一篇短文讲述了一个故事,读过之后很有感触,现在把这故事写出来,算是献给同学们春天的礼物吧!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叫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我非常佩服这位母亲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智慧。她所说的“每次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这种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目标的可行性。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难听又难懂,相反,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孩子的自信心和高昂的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孩子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摒弃了华而不实。孩子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得到了他人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信心,甚至破灭他对生存的希望;但一句话也可以鼓励一个人从失落中走出来,或让人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从此改变他的人生。所以在任何时候,作为老师不要吝啬说一句鼓励的话,给一个信任的眼神,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一个人的力量对于自己也许是很有限的,但他却可能帮助激发另一个人的无穷潜能。

    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请你制定明确可行的目标吧,多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的实现定能成就你的远大理想!

  • 云梦一中校园新貌
  • 云梦一中明德楼天鹅台
  • 新大门
  • 教学楼
  • 校友石
注:本文出自梦远文学办公室 魏汉卿,Copyright © 2010-2025 MYWXS. 梦远文学社 版权所有。如有错误信息、侵权行为及其他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806811263 微信:-mywxs,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最新评论


薄荷梦境: 看到了2025年的新作品了,啥时候又开始办梦远了,不是停刊了好多年吗? 查看原文 03月20日 12:56
珍珍: 老魏不老,老魏恰似苍松,岁月未曾压弯他的脊梁,青春的活力依旧在他的血脉中奔涌;贝却如那春日繁花,不慎被命运的顽石绊住,青春的舞步在此处乱了节拍 。 查看原文 03月11日 20:51
小梦: 行文逻辑清晰,开篇点题,随后层层递进,结尾升华主题,一气呵成。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沉浸其中,产生强烈共鸣,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的佳作 。 查看原文 03月09日 11:16
残荷听雨: 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在平实的文字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潺潺溪流般滋润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回归内心,思索成长的真谛,是一首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美感的佳作。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10
桃梦: 语言流畅优美,情感真挚,如潺潺溪流滋润读者心田,激励人们在逐梦路上坚定前行,给人以鼓舞与力量 !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04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