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在山里支教的一名教师。在这里,他已经工作了一年了,今天是他离开的日子。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他因工作要求,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这片深山中。山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的只是一些老人和孩子,而这,就是他将要工作的地方。
三个小时的山路令他疲惫不堪,他心里抱怨着,我为什么来这遭罪的地方。车到了,村头挤满了孩子和老人,他下车,年迈的村长过来接过他的行李,顶着狂风在前面领着路。孩子们簇拥着他,在泥泞的山路上笑着、跳着。他眼眶有些湿润,又有些诧异: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欢乐,而那些老人则是无尽的担忧。
到了他的住处了,这是一路上他所见到最好的一间屋子了,可还是很破,像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倦着身子立在风雪中。雪,下的急了,他和几个年长的老人进了屋子,孩子们趴在窗子上窥探着屋里的动静。屋子与其说是一种清洁,倒不如说是一种清贫。他有些犹豫,是留下来,还是离开?他不能决择。村长转过身握住他的手说:“这里就只有这些条件了,村里人都没读过书,来您一个老师不容易,您看……他看了一眼村长,又看了一眼窗外的孩子,那是一种渴求的目光,他决定了,留下。老人感激地看着他,孩子们也都欢呼起来。雪,渐渐停了。
他留下了,没有像前几任支教的教师推托各种理由,离开这个穷山村。每一天,他都会收到孩子们送来的香油、荤腥的饭菜,而孩子们却是啃的一个个硬邦邦的馒头。他心里酸酸的,常常把那些菜分给孩子们吃。虽然他一天天地消瘦,但他很开心。
一年时间过去了,他的任教期过了,是他离开的日子了。
坐在将要离去的大巴上,他回想着来这里的每一天,他总是尽力地去满足那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他感到快乐、满足,而现在,更多的是不舍与彷徨。他把头伸出车窗,那些孩子们都木讷地站着,眼睛里透露出一种空洞和茫然。车,启动了,向着路的尽头驶去,车后被吹起一片漫漫黄沙,车的轰鸣声渐渐远去,沙尘慢慢平静下来,那里依稀是一个人影,是他,他留下了,眼睛里透露出的是一种坚定,一种信念。(指导教师 曹祥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