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物质文明之饥饿,守精神文明之“饥饿”


在这个物阜民丰,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物产的丰富让人们不再感受到饥饿感,这是时代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日益丰富的精神产品是否磨灭了人们对知识的求知若渴、对文化产品的精益求精呢?纵观社会现象,我们再谈对精神产品的饥饿感的缺乏是好事吗?

    在如今这个物质和精神产品丰富的时代,使人不禁思考: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持一种‘饥饿感’?这不仅是对生活状态的质疑,更是关系到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议题。饥饿感,通常被理解为对某种需求的强烈渴望,它可以是对物质的追求,也可以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在这个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时代,人们是否安于现状呢?

    答案课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创作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延续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其蕴含的丰厚底蕴是否足以让我们“安心食用”呢?命题本身是时人对于文化产品食哪些,如何食的辩论,而当代青年已给出答卷。代云涌,以创新为章,精妙的诠释《长安十二时后》使用镜头语言还原大唐美学,让观众尽情享用,梦回大唐;《哪吒之魔童降临》采用3D动画技术,将现代科技与东方美学深度融合,宣言"我命由我不由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首创故宫淘宝,将传统文化气素融于生活用品,文物不再让人远远瞻仰,人们也可以有了接近中华传统文化的契机。

心怀关化饥哦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特色为立足点,将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推动精神文明发展。倘若他们没有文化饥饿感,何谈精益求精?何谈上下求索?由此可见,文化饥饿感的缺乏并非好事。

对文化饥饿感的保持不仅应体现在文化创作者上,也应反映在"食用者"上。

君可见,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片刻快感欢愉的放纵,而缺乏对精良作品的审视与阅读,在丰富文化产品的背景下,人们所谓"饱"的背后,究竟是对粗判滥造作品的"狂吃",还是对优秀作品的囫囵吞枣?不管是哪种,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粗制滥造作品的广受欢迎,大们对这种不经思考,带来快乐的作品毫无抵抗力,然而时光飞逝,你又留下了什么,长久又于这种虚假的饱腹状态,我们会丧失自已独立思考的能力,会缺乏对自己审美意趣的锻炼。面对优秀作品的囫囵吞枣,其本质也是缺乏饥饿感的表现,人们并未是真正深刻领悟到了本质,而是浮于表面的"吃",这种行为也终将陷于虚假饱腹感的陷阱中。

心怀文化饥饿感,"食用者"在挑食食,谨慎选择文化产品,并用心消化吸收优秀文化产品。因此,保持适度的饥饿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动力,更是社会文明的保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强调取与予之间的平衡,警示我们过度满足会导致僵化。真正的文明既要享受物质的丰盈,也不能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当我们的内心仍然保有对未知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才能不断推动自我与社会的发展。吾辈青年应永葆积极求索的心态去求知,方得人生华章。

在物质文明的丰富下,我们不再拥有物质上的饥饿感,这是一件幸事。但面对文化产品的丰富,站在现代科技浪潮的边缘,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对知识与理解的饥渴。因为,饥饿感绝不是一种消极的状态,而应是一种和谐而积极的追求。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我们的文明之树才能始终常青,让未来充满希望与光明。我们仍需心怀文化饥饿惑,这不仅仅适用于创作者,也适用于"食用者",更应适用于吾辈青年。九万里风鹏正举,文化饥饿吾辈挑。

(指导教师:郑又余)


  • 云梦一中校园新貌
  • 云梦一中明德楼天鹅台
  • 新大门
  • 教学楼
  • 校友石
注:本文出自梦远文学三17班 张语萱,Copyright © 2010-2025 MYWXS. 梦远文学社 版权所有。如有错误信息、侵权行为及其他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806811263 微信:-mywxs,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最新评论


薄荷梦境: 看到了2025年的新作品了,啥时候又开始办梦远了,不是停刊了好多年吗? 查看原文 03月20日 12:56
珍珍: 老魏不老,老魏恰似苍松,岁月未曾压弯他的脊梁,青春的活力依旧在他的血脉中奔涌;贝却如那春日繁花,不慎被命运的顽石绊住,青春的舞步在此处乱了节拍 。 查看原文 03月11日 20:51
小梦: 行文逻辑清晰,开篇点题,随后层层递进,结尾升华主题,一气呵成。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沉浸其中,产生强烈共鸣,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的佳作 。 查看原文 03月09日 11:16
残荷听雨: 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在平实的文字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潺潺溪流般滋润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回归内心,思索成长的真谛,是一首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美感的佳作。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10
桃梦: 语言流畅优美,情感真挚,如潺潺溪流滋润读者心田,激励人们在逐梦路上坚定前行,给人以鼓舞与力量 ! 查看原文 02月22日 09:04

我要评论



最新加入

手机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