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史昭昭,高悬头顶的那轮明月给了一代代诗人寄情遥想的朦胧空间;现代卷轴,嫦娥飞月。遥探月背,我们对星空的认识不断加深,离月球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但似乎,人们离月亮越来越远。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大街上满是六便土,而他抬头看到了月亮",美术创作使书中主人公收获自己的"月亮",而身处AI科技迅猛发展时代的新青年,也应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升起心中的月亮。
不可否认,科技发展的潮流来势汹猛,势不可挡,它如同斑斓的画笔,正创造着多彩的世界。古代先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只能用锄头开垦地球.用肉眼观测星辰,而现代吾辈打破这一局限,用蒸汽顶开来缚,用钨丝点亮暗夜.用飞船探索宇宙。从探月工程把月壤带四祖国,到"梦想号"放飞梦想.再到CK450再提速50公里,这都是科技这支画笔在时代画卷上浑洒笔墨的作杰。当全国为航天事业击一步发展,神舟十八、十九号太空会师而欢呼时,中国的国旗也在月球上骄傲地矗立着。
但与此同时,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将我们拉入物欲横流的时代,同时也无情地关上入了精神花园的门。科技高速发展,物质日渐丰盈,随之而来的是精神初心的迷失。心灵的静谧,精神的富足,无意识问变成了难得的奇新异宝。当下,有些人一味追求外表形象的美丽,生活条件的富裕,却不愿脚踏实地提升学养积淀底蕴。最终除了华而不实的皮囊外一无所获。真正的美是由内而生的气质,不是浮于表面的脂粉装饰,"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正如毕淑敏所说,"修饰易而修身难"。想要达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境界,就要"洗尽铅华,褪去浮华",克服浮躁与虚荣,在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不断浇灌心中的良田,最终收获诗意的花园。
仰问苍穹,插旗月球,科技进步,充盈生活,用物质的丰富筑牢精神大厦的根基。人人长久,千里婵娟,心灵丰满,提升诗意,以精神的富足指引新一轮科技的创新,使其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开启"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的时代"。
人生撇捺,须臾字短,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会让人的生命永恒,但心中的那一方净土会让我们"身死而道长存"。相信不为时代洪流所裹挟的我们,既能利用好科技发展红利,于物质世界站稳脚跟,拉近与月球的距离,识得远方禁峻。亦能向内心深处漫溯,静下来欣赏诗意,升起精神世界的月亮,嗅得眼前花香。
(指导教师:郑又余)
最新评论